三十四段——有关唐志冈纸本绘画的笔记
文:罗 菲
按:这篇文字总共由三十四段感觉与思维的碎片组成,和我收到的唐志冈画作的文件数量一致,一种偶然的平行匹配。
1
艺术评论与艺术创作之间彼此矛盾又相互依赖,彼此纠缠又相互分离,各行其道又共谋合谋。艺术评论是为回应艺术作品及其相关的事物,让艺术文本化、历史化。这样,艺术和评论就可以在下水沟的世界里相互滋养,发酵、流通,进入大海。处理不当,也会引起阻塞。
2
好几周前,我匆匆看过一遍唐志冈的那些纸本作品,后来又在电脑屏幕地过了一遍。我尝试克制住自己想要再看它们的愿望,包括标题、尺寸、年代……让印象如乌云在白茫茫的纸张上悬停……
我尝试在叙述中唤醒图像,让图像唤醒文字,就像催眠术让人进入一个奔跑在大街上的少年的噩梦与春梦。
3
唐志冈在纸本实验中搁置了他惯常的那种谋划,多是一些信手拈来之作。尽管也有一部分像为油画做的草稿或水墨版本,延续着画家某些既定的命题,但我也注意到一些十分有趣的实验,它们被画家本人称作“烂画”,不讲究章法,只管尽兴、突围、撒野。画家说,“糜烂”是一种生活常态,他只是借笔墨合法地画“烂画”。
4
故事没有发生在古拉格群岛,也不是夹边沟,是昆阳劳改农场。在那里长大的男孩属狗,后来成了艺术家。
5
男孩面对一个庞然大物,一条成堆的巨蛇。
牠有着最古老的名字和策略,两句话就说服了亚当和夏娃去偷吃生命树上的果子。这个男孩却在喋喋不休地与牠交谈,甚至试图教牠两招。
一场没有禁果的诱惑,由另一条盘踞其上的蛇主导。
6
令男孩最痛苦的倒不是遇到那条狡猾的蛇,而是牙疼。
7
墨色如雨倾盆而下,幽暗渗透着纸张的每一根纤维。
身体在欢喜,在交头接耳,在成为鼠疫……
8
总能在画面里看到唐氏政治:那些开不完的会,乌泱泱的人群,拼死一搏的斗争……令人欣喜的是,私密生活又回来了,那种男孩的青春经验,本能的身体力量。
看,多漂亮的种马。
9
让私密生活公共化,又让公共生活私密化,这是性和政治之间最古老的转换,互为隐喻。它们都说是为了观众。
10
孩子们的童年都是在寄宿学校度过的,他们在那里学会了集体生活,学会了幽默感,学会了观察和争夺。他们身上的疾病经常交叉感染。他们总是内斗,对外却表现得十分团结。偶尔会有一个异类从集体中分离出来,就像细胞分裂那样。诱发这种分裂发生的,往往来自性经验。
集体,和性一样,不是你要摆脱的,而是你要渴望的,然后在其中学会爱恨交织。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11
疾病隐喻:和病菌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不同,癌症与体内异常细胞突变有关,这些异常细胞最终离开其原先所在位置或器官,向其他器官或系统大举扩散,这是一个内部颠覆的过程,一个微观却最终走全局终结的过程。
12
出去转了一大圈回来,唐志冈又从废纸篓里把原先扔掉的画作重新裱起来。那些被画烂画坏的部分,很可能是意义的缓冲物,是图像叙述中被用作声音休止符的必要的空白,是画家向往已久的糜烂而混沌的视觉本身。
13
艺术是为了一种独特的直觉和知觉,它必须抗拒使自己成为清晰的语言。评论是为了让这些直觉和知觉思维化、知识化,最终落实为语言。
14
故事又回到画家的童年,昆明军区的一所幼儿园。
“到周末,其他孩子都被父母接走了,我父母因国防安排,总出差。我一个人守在幼儿园里,睡一间很大的房子,就像一间很大的办公室。我最深的记忆就是尿床,而且还得把尿湿的地方自己捂干……永远睡在床边上,既怕湿凉的床单,也怕掉到床下,形同抱着树干的猴子……还有一个印象就是隔离室,红顶黄墙,带有绿色百叶窗的法式建筑,记忆中这些漂亮的窗户,从未打开过……”
15
男孩在死寂的水中使劲游。黑黝黝的肤色。
他不是要去往哪里,他只是在克服对水的恐惧。
16
男孩遭遇一头猛兽追赶,几乎就要被它扑倒,只顾逃命。如果我们把这幅画和那幅男孩指着小狗鼻子骂“你狗日”放在一起,就形成一个基本的鄙视链。
17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艾希曼——就是那个在耶路撒冷被审判的纳粹高级将领,曾负责犹太人的“终决方案”的策划和执行,他不是被当作一个系统的“小齿轮”被审判,而是作为个体生命。在汉娜·阿伦特看来,没有所谓的集体罪恶,只有个人责任。思维的匮乏导致恶的平庸性——这不是一种理论或教条,而是表示一个不思考的人为恶的实际特征,这样的人从不思索他在做什么。法庭判决认为,做行政工作的艾希曼的恶比实际执行杀人的人的恶更大。
18
艾希曼的平庸性在于其自发性的彻底缺失,这既没有使他成为“怪物”,也没有使他成为“魔鬼”,而是使他成为最极端的恶的帮手。
19
开会的男孩们围坐在一起等候指令,心里发虚,与此同时,门轻轻地开了。
20
老裁缝:“我们会用爱赢得胜利,绝不是靠枪。”
卡洛尔:“纳粹就在门前,你怎能说出这样的话?”
老裁缝:“纳粹会灭亡,因为邪恶会自我吞噬。可是……”
卡洛尔:“可是,如果爱战胜不了,纳粹会用另一个名字再度复活,这就是你想说的吗?”
老裁缝:“完全正确。”
——电影《教宗保禄二世前传》片段
21
思考是由爱引导着的活动。思考能阻止思考者自身去作恶,但却不能决定具体行为的善。我愿被分离于我能。
22
苏格拉底的道德法则:宁可承受他人之罪行加诸己身所受的磨难,也不愿意自己为恶。宁可与他人失和,也不愿意自己失和。
与之相反的是:宁可自己为恶,也不愿承受他人之罪行加诸己身的磨难。宁可自我分裂,也不愿与他人失和。
23
与会者纷纷举起右手,全票通过。
24
人头攒动,礼堂和箩筐里都是人。
裸女紧紧地抱着一匹雄壮的马。
25
异兽争霸。
男孩和小狗,相濡以沫。
26
会场……澡堂……
帷幕……浴帘……
文件……恶浪……
27
还是牙疼。
28
究竟是革命为了爱欲,还是爱欲为了革命?……
……出逃前夜,保尔第一次与冬妮娅搂抱在一起好几个小时,他感到冬妮娅柔软的身体何等温顺,热吻像甜蜜的电流令他发颤地欢乐——他的那只伙夫手还“无意间触及爱人的胸脯”……
——刘小枫《记念冬妮娅》
29
会场里,他们按翻了那个与他们不一样的人。
男人也按在了女人身上。
30
小孩子的头颅成了一串串的小吃,就像成都街头的兔头那样受欢迎。
31
……
32
不,写作和绘画一样,都追求直觉,也都追求分辨善恶。
33
男孩还在和那条巨蛇交流,蛇唠叨着那句古老的台词:“你吃了那果子,眼睛就明亮了,像神一样能知道善恶。”
34
墨色如雨倾盆而下,幽暗渗透着纸张的每一根纤维。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