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夜奔记

前晚(2020/9/20)在合肥城市漫步,一个非常充实的夜晚,意犹未尽。天气凉爽,合肥下起轻微的细雨。一行二十多人,八点半从环城南路大东门的倪映典烈士纪念塔开始,途径四十二中、明教寺、立志巷、北油坊巷、宿州路、刻有碑文的鼓楼旧址、合肥基督教堂、解放电影院、梨花巷、红星路,最后在路德圣母天主堂结束行走,在附近一家新疆烧烤店聊到深夜两点。高旭、王存璐、黄丽娜等几位合肥本地朋友和地方志研究者萧寒主持了整个行走。

一边是有关合肥历朝历代的史料追忆,革命家、学堂、点将台、教案、不复存在的城墙与鼓楼……一边是眼前遭遇的城市背面:肯定时尚宾馆、逍遥旅馆、梦乡旅社、嫉妒摄影、达人纹身、手机贴膜一条街,还有满是用木板简易遮挡窨井的巷子……一个路边的电箱上,不知谁写下了红亮亮的“奋进”二字。蛮适合当晚的情形,一群人的城市夜奔,在记忆与当下之间,在陷阱与霓虹灯之间,在诸多不确定的事物之间,所有的这些组成了叫做城市的东西。

坐在路口花台上,人们开始分享只有老合肥人才有过的美好记忆,尽管今天99.9%的人都唾弃了那种在想象中美化了的老旧的市井生活。在追忆、对照和惋惜中,正显出城市的活力,一成不变的城市,没有怀念,只有向往。但记忆与怀念也不会自动发生,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写到: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然而,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我想这就是城市夜奔的目的吧,在城市手纹中穿梭和述说,形成一部“行进城市的文学”……

在街头邂逅了合肥供水公司抄表工、街头摄影师刘涛。他一个人坐在树下寂寞的喝着啤酒,他每晚固定的个人节目,然后刷街至凌晨四点……他每天夜里步行十多公里,拍摄六小时以上,捕获那些市井生活中幽默奇异被镶嵌的瞬间……在烧烤店听他聊合肥记忆、城性格、个人成长……聊到深夜两点,我们各自回酒店,他在十来瓶啤酒过后继续回到他的岗位,拍照。

很多时候,城市的活力就是来自这些偏执的、极具好奇心的、乐于分享的人。感谢合肥的朋友们~

合肥散步轨迹,全程步行两个半小时,4.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