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丽斌获“以身观身”展“评选嘉许艺术家”奖 获奖作品《离》

helibin-depart

和丽斌获“以身观身”展“评选嘉许艺术家”奖 获奖作品《离》

《离》
类型:行为影像
实施时间:2013.10.25
实施地点:丽江当代艺术中心
元素:后退的村落影像 影子 灶灰 奔跑 放大的喘息声 尘埃 消失
摄影:刘丽伟 木云柏 木欣荣 阿俊 刘瑾
摄像:王静 杨青
视频剪辑:吴浩军

作品阐述:
古老的村落
笼罩在日暮的绝望里
巨大的黑影包围着我
挪动
行走
奔跑
冲刺
世界 模糊了

故乡
消失在
飞扬的尘埃里……

作品实施
在密闭空间里,日暮时分移动的村落(丽江茨满村)影像投影于展厅白墙上,茨满村农家收集的80公斤灶灰在地面铺设村落的影子,行为开始,村落的影像向后移动,我站在影子里,向与村落移动的相反反方向原地缓慢行走至飞速奔跑至精疲力竭止,飞扬的灰尘与喘息声弥漫四周,我和影子都消失在尘埃里,影像渐暗,灯光亮,行为结束,全过程5分钟。

视频观看:http://v.qq.com/page/l/9/t/l0174hex99t.html

作品点评:

和丽斌的《离》,跟一个具体而微的村庄以及它极速变化的命运有关,那个与身体动作反方向移动的影像,那80公斤最终吞没了艺术家的灶灰,都来自于同样这个村庄和这个村庄的问题语境。正是这个不是作为又一个镜像,而是以“身体”到场并紧急临在于艺术家精神世界的“现成物”,使丽斌无法从容调处,或继续在艺术自身与意识形态拟造的神圣空间里与之周旋,甚至于在这里,和丽斌那个在行为艺术中通常作为“人与自然调停者”的临时身份也不得不予以搁置:他用因剧烈奔跑而致的猛烈喘息,被假动作抽空的方向,在透明但密闭的空间中被绞杀为零的可能性,以及从体感深处喷涌而出复又被呼吸纳入尘肺的绝望——当下而决绝的回应了披着进步外衣的未来及其魔兽召唤。寻常甚至伦常的故土都已亡于我们的想象之欲,而这进步之霾掩杀了仅仅4分半钟,立身之地,已是一片灰烬。
——和文朝(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和丽斌的行为《离》非常准确地呈现出中国人当今的现实遭遇,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疲于奔命。城市化盲目的快速发展,是目前中国社会危机最大的症结所在。环境危机、拆迁问题、食品安全、教育产业化等等,毁灭着过去与未来。十几亿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始在城市化进程中盲目追赶,时代会毫不客气的抛弃掉那些迟钝的人,没有人能幸免。每个身处其中的中国人都在不停的奔跑,都疲惫不堪。《离》非常准确地反映出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一种被动的、无法脱离的命运。
——薛滔(策展人、艺术家)

和丽斌在行为艺术《离》中把自己封闭在铺满灶灰的透明屋子里原地奔跑,背景墙上放映着快速后移的故乡田园影像,艺术家最终在被自己扬起的灶灰中很快疲惫不堪,难以坚持。不断奔跑的人,持续消散的故乡影像以及密闭空间里飞扬的灶灰,三者构成相互影响、相互构建的关系,准确地表达了人在快速发展的现实环境中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复杂情境。究竟是人在努力逃离让人难以启齿的故乡,还是故乡的高速发展让人怎么也跟不上步伐?还是无处消散、四围弥漫的记忆之灶灰成为我们身上不可承受之轻?和丽斌这件作品促使人们反思人与故乡、记忆之间的关系。
——罗菲(策展人、艺术家)

艺术家自述:

《离》是我于2012年受邀参加和文朝在丽江茨满村策划的“过境”项目创作的系列行为“故乡三部曲”的最后一件作品,前两件《日瑟浩奕》《思绪》于2012年7月在丽江茨满村实施,最后一件《离》于2013年10月应邀参加丽江音乐节当代艺术特展,在丽江当代艺术中心实施,作品中的重要元素灶灰和古村落的影像亦来自于茨满村。茨满村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老村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化的开发以及高速公路的修建,这个古老的村落被割裂得面目全非,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亦受到强烈冲击。我的故乡亦是在离茨满村不远的金沙江畔的一个古老村落,与茨满村一样面临同样的境遇和问题,我的第二故乡在昆明,这个我成年后生活多年的城市正被裹入到城市化急速发展的轨道上,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难逃被裹挟的命运:离“第一故乡”越来越远,在急速的向前奔跑中,急剧迷失和被吞没于漫天的尘埃中,不知所终。

关于“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2015”

“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始于2005年,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出资主办,至今年已是第四届,藉此收集、保存及研究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文献资料,并进一步探讨、呈现及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今年主办方共收到100位艺术家的239件行为艺术作品,邀请栗宪庭(国际著名策展人及评论家)、霜田诚二(日本行为艺术家、“NIPAF”国际行为艺术节策展人)、李文(新加坡行为艺术家)、谢佩霓(高雄市立美术馆前馆长)担任评委,经过3天的努力,从众多感人的作品中选出52件(共41人)入选展览,并从中选出四位“优秀作品艺术家”——瓦旦坞玛(台湾)、胡燕子(重庆)、魂游(香港)、厉槟源(北京),以及两位“评选嘉许艺术家”——和丽斌(云南)及童文敏(重庆)。
另外,为更加丰富本次展览内容,特邀五位行为艺术家的作品参展,包括:王墨林(台北)、相西石(西安)、陈进(北京)、舒阳(北京)、满宇(西安),五位艺术家同时也担任行为艺术的策展人。同时特邀三位纪录片导演及摄影师:拍摄《大尾象小组》(1995)的邢丹文(北京)、《中国行动》(2009)的温普林(北京),以及《1995后工业艺术祭》的黄明川(台北)。
至今已有超过900件华人行为艺术作品收藏于澳门艺术博物馆“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库”中,启动有系统地整理与研究,将会是下一阶段的工作,艺术馆期待有更多评论家、策展人和研究人员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