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漫步:倒麂子

倒麂子是昆明西郊的一座小山,背靠棋盘山,是我常去散步和骑行的地方,从宝珠寺穿越一些小径可以到达筇竹寺。这里的声音包括一些白天散步时候遇到的鸟叫虫鸣还有风声,偶尔遇到其他的散步者。也有夜深人静时候独自藏在山林里眺望城市夜景、滇池和西山时候的录音。最后部分我将山林夜间的虫鸣声与滇池畔轻微的浪声混在一起,形成山水呼应的画面感,这正是在倒麂子散步时能看到的画面。

点击这里在线试听

Kunming record released by Flaming Pines

我的“疫情时期的声音-昆明”田野录音作品由英国策展人Kate Carr的厂牌火焰松Flaming Pinesbandcamp上正式发行,欢迎收听和购买;-)

My field recording “Kunming record during Covid​-​19” is now released officially by Flaming Pines on bandcamp, welcome to listen and purchase it;-)

在线试听:https://flamingpines.bandcamp.com/album/kunming-record-during-covid-19

这些录音绝大多数来自今年2月初至5月初三个多月的时间内,我在昆明的实地录音。这些随机收录的声音片段反映出整座城市从沉寂到恢复生机,个人生活也从公共空间退回私人空间再返回公共空间的过程。私人空间里的生活也实质性地影响到公共空间的开放度,反之亦然,公共生活的关闭让私人生活变得局促和无聊。摇摆在两者之间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大家不得不克服的更为漫长的“新常态”。

这个录音作品最终收录了24条实地录音片段,每段60秒,每个声音间隔3秒。这是一种平等的排列,它们像货架上的洗手液一样整齐摆放。在这些声音片段中,居家隔离时期的私人生活、媒体讯息、慢慢恢复生机的城市生活交错混合在一起。

“These recordings are recorded in Kunming city, from early February to early May in 2020. The random sound clips reflect the process of the whole city from silence to vitality, and personal life from public to private space and back again. Life in private space substantially affects the openness of public space, and vice versa, the closure of public life has made private life cramped and boring. The daily life that swings between the two has gradually become a longer “new normal” that everyone has to overcome.

This piece comprises 24 field recordings, each 60 seconds, separated by 3 seconds of silence. This is an equal arrangement, and they are arranged as neatly as the hand sanitizer on the shelf. In these sound clips, private life, media messages, and slowly reviving urban life are intertwined during the period of home quarantine.”

Luo Fei, Kunming, China

Released September 3, 2020
All recordings by Luo Fei
Photography by Luo Fei

a review written by Jennifer Lucy Allan on The Quietus:

At around ten minutes on this collection of one minute long field recordings on Kate Carr’s Flaming Pines label by Chinese artist Luo Fei, is a car horn symphony I could loop and listen to for hours. Read more…

很高兴在The Quietus上看到关于我“疫情时期的声音-昆明”录音的评论,The Quietus是欧洲最大的独立音乐与文化评论的网站,这段关于我作品的文字翻译如下:

在这部由中国艺术家罗菲在凯特·卡尔(Kate Carr)的Flaming Pines品牌上发布的由数条一分钟组成的实地录音作品中,大约在10分钟的地方,一首汽车喇叭交响乐响起。伴随着汽车喇叭的高声响起,后面突然响起了警报器,掠过一架坚固的无人机,听起来就像方向盘喇叭上装了数百个头的声音。这是一首表达疲惫和沮丧的微型交响乐,还有其他数分钟长的中国昆明封禁期间私人和公共生活的片段,其中包括一首哼唱的生日歌——作为洗手指南。这件作品我可以循环听上几个小时。这种结构真的很适合这些素材,感觉更像是戏剧中的短幕,而不是记流水账。随着录音和时间的推移,作品创造出自己的对比和关系。—— Jennifer Lucy Allan , September 22nd, 2020

原文链接:https://thequietus.com/articles/28955-equiknoxx-harry-pussy-bill-wells-rum-music-review

Interiorities – 全球封禁时期的声音实验与田野录音

按:英国声音艺术家Kate Carr的声音电台Interiorities每两周发布全球封禁时期的声音实验与田野录音文件。“疫情时期的声音-重庆”收录在5月24日的第七期节目中,整整一小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实验与田野录音,十分精彩。6月7日和6月28日伦敦时间下午3点(北京时间当晚10点)在RTM发布Interiorities第八期及第九期内容,“疫情时期的声音-昆明”也收录其中。据策展人的好消息,这些节目和音频将被英国国家图书馆完整收录。Kate Carr 6月7日在FB上的预告内容如下:

It is an Interiorities week! And this I think is my new favourite episode so far. A lockdown streetscape examination from Mexico by Balam Ronan, Magda Drodz explores a housing estate in Zurich, Laura Yuile visits an online psychic, a fantastic set of vignettes from Kunming China by Luo Fei. Jilliene Sellner reimagines Hildegard Westerkamp’s visit to Kit’s Beach, Paula Garcia Stone returns with a new lockdown work and more. All on RTM 3pm Sunday June 7.

第7期电台收听链接(或在mixcloud app上在Kate Carr的节目里收听)
https://www.mixcloud.com/katecarr54/interiorities-sonic-experiments-and-documents-from-lockdown-episode-7-rtm-may-24-2020/

第8期电台收听链接
https://www.mixcloud.com/katecarr54/interiorities-sonic-experiments-and-documents-from-lockdown-episode-8-rtm-june-7-2020/

第9期电台收听链接
https://www.mixcloud.com/katecarr54/interiorities-sonic-experiments-and-documents-from-lockdown-episode-9-rtm-june-28-2020/

Enjoy listening 😉

泰国声音日记

Luo Fei, a sound diary album made in Thailand during blurborders project, 2019
recording on a island, Phattalung, Thailand , photo credit to He Libin

泰国声音日记
Sound Diary from Thailand
Luo Fei

2019年8月1日-10日
泰国曼谷(Bangkok)
帕他仑(Phatthalung)

这是一组来自去年夏天在泰国的实地录音,当时我受邀参加曼谷艺术文化中心举办的“模糊边界:国际行为艺术节”。在曼谷游走,随处都会遭遇这座东南亚中心城市喧闹繁忙的交通噪音,还有人气爆棚的跳蚤市场和夜宵场面。这些声音铺垫了曼谷这座城市独有的声景底色,那种每时每刻都处于流动与碰撞中的亚洲活力。

《泰国声音日记》随笔首发于澎湃新闻城市漫步栏目,原文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784498

音频也可在“实地想象”公众号收听。

疫情时期的声音 | 昆明

滇池畔

在线试听(tip: 声音为立体声录音,建议安静环境佩戴耳机收听):
网易电台: https://music.163.com/#/program?id=2067119663
on Bandcamp: https://flamingpines.bandcamp.com/album/kunming-record-during-covid-19

疫情时期的声音——昆明

罗 菲

这些录音绝大多数来自今年2月初至5月初三个多月的时间内,我在昆明的实地录音。这些随机收录的声音片段反映出整座城市从沉寂到恢复生机,个人生活也从公共空间退回私人空间再返回公共空间的过程。私人空间里的生活也实质性地影响到公共空间的开放度,反之亦然,公共生活的关闭让私人生活变得局促和无聊。摇摆在两者之间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大家不得不克服的更为漫长的“新常态”。

立春(2月4日)第二天,我所在的小区开始发放出入证,昆明所有小区都采取了封闭式管理,人们被迫居家隔离或尽可能减少出门。离我家半径不到三公里范围内,就有三个小区陆续发现确诊病例,最近的离我只有不到一公里距离。许多社区街道被共享单车架起的路障阻断,人们在压抑的气氛中度过了元宵节,而街边几乎所有商铺都没能如期开门营业。直到3月,卷帘门上手写的“春节放假通知”仍然像封条一样张贴在那里,只是在高原强烈的光照下,它们越发脆弱、飘摇。

2月中开始,进出公共场合需扫码,包括像五金店这样的街边商铺

3月,生活逐渐有了恢复活力的迹象,友人们开始组织郊游活动,部分山野也开放了。超市里也能买到洗手液、消毒液等物品。到了月底,很多餐馆都已经开始营业。这一个月,学生们也适应了在家上网课的生活。4月,生产生活开始全面复苏,许多老旧小区和街道开始了翻新工程。4月4日,全国哀悼日,为纪念在疫情期间失去的同胞。5月,我们进入到夏天,各地学校也都全面复课。街头部分空地恢复了零星的广场舞活动。

这个录音作品最终收录了24条实地录音片段,每段60秒,每个声音间隔3秒。这是一种平等的排列,它们像货架上的洗手液一样整齐摆放。在这些声音片段中,居家隔离时期的私人生活、媒体讯息、慢慢恢复生机的城市生活交错混合在一起。当我回头听这些声音的时候,我意识到我总是往返于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之间,昆明也的确是一座挺文艺的城市,能听到那些来自各个角落的音乐。

疫情严重时期居民区用共享单车阻隔街道

以下是与24条声音片段有关的录音笔记:

1.
2020年1月4日下午,人们在翠湖公园和红嘴鸥嬉戏逗乐,这也是这组声音里面唯一一段疫情进入公众视野之前的声音。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红嘴鸥每年都会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昆明过冬,它们的到来给昆明人带来许多快乐。但因为疫情,城市里没有了往年的喧嚣,红嘴鸥变得十分寂寞,它们只能整整齐齐停留在护栏上,等待工作人员投食。那时翠湖的游客仍在尽情享受唱歌、跳舞、弹奏乐曲,浑然不知自己即将被卷入一场全球灾难。

2.
封封闭在家,不时听见楼下有卖官渡粑粑的叫卖声,那是一种非常昆明的芝麻花生馅儿的面饼。

3.
居民区里,一个卖麻糖的男人骑着老式自行车,一边慢悠悠地在居民区里转悠,一边用清脆的铁器敲打着叮叮当当的有节奏的声音。这显然是上个世纪的零食售卖方式,那时没有所谓的超市,一些卖自制食品的小贩常在居民楼下吆喝,歇停一阵,继续转悠。人们听到不同的叫卖声便带上一个碗下楼去,麻糖、凉粉、腌菜……

4
观音山下,一个老人在农家院落里练习还不太熟练的电子乐器,曲目是《红楼梦》里的《葬花吟》,一首哀伤而凄美的曲目。

5.
2月8日元宵夜,街上几乎没人,许多道路和市场都关闭了。人们在各自的窗台、阳台上燃放烟花,希望疫情尽快过去。

6.
4月8日的电视节目:昨晚出现了今年最大的超级月亮。

7.
在家洗手,标准时长:哼两遍生日快乐歌。

8.
剪指甲。

9.
4月3日电视节目:全球新冠肺炎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即将为疫情中失去的同胞和烈士举行全国哀悼。

10.
全国哀悼日。4月4日早上10点,碧鸡广场,街上的汽车鸣笛,防空警报鸣响,人们驻足、静默。这个场景让人回想起2008年的汶川地震。

11.
公交车上,一个未佩戴口罩的老人被司机警告必须佩戴口罩,否则立即下车。老人十分尴尬,摸出一张邹巴巴的餐巾纸捂嘴,一旁的女乘客掏出一枚新口罩递给老人戴上,但老人还是在下一站匆匆下车了。

12.
篆新市场入口,广播提示民众进入市场必须佩戴口罩,扫二维码,接受体温测试。一些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只好排队登记。

13.
昆明近郊,黄昏时候的大墨雨村,山林里游人散去,留下鸟鸣声。这里不用担心社交距离。

14.
深夜,挂钟的声响,一天又结束了。

15.
5月初,黄昏时候的天君殿巷,人们出来聚餐会友。附近是闻一多殉难处。

天君殿巷

16.

4月12日复活节,一个象征万物复苏和盼望的日子。友人们聚在一起在烤豆腐,这是云南人特别喜欢的一个节目。

17.
《圣哉三一歌》,复活节练习赞美诗的信徒。

18.
观音山下,滇池冲刷岸边的浪声。

19.
居民区楼下吆喝清洗油烟机、换纱窗的小贩。

20.
5月6日早晨,昆明的小学全面复课,小朋友们挨个测体温入校。

21.
3月下旬,翠湖公园重新开放,但禁止广场舞、唱歌、演奏等娱乐活动。以前这些都是翠湖最活跃的节目,无比喧闹。此时的翠湖安静、惬意了很多。池塘里,鸭子晒着太阳,小孩们在往池塘里喂鸭子食物。

22.
翠湖公园里的老人们闲聊。他们抱怨天天在家太闷,公园里也没什么人,他们在这里等了很多天也没几个人来。他们不能唱歌,不能弹奏乐器,就小声放着京剧曲目。通常这里是非常热闹的一个院落。

23.
一个男人独自在公园外围非常投入的歌唱,一首歌颂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歌曲,没人围观,我是唯一的观众,他却很享受。

24.
翠湖公园外的广场舞。人们已经差不多三个月没出来跳舞了,至今绝大部分广场和公园仍然不对广场舞开放。人们只能在一些角落开展活动。

(完)

翠湖重新开放之后,公园里的游客

*本文在澎湃新闻“城市栏目”的视频版请访问链接

其他”声音漫步”的相关内容:
疫情时期的声音 | 重庆
60分钟,我的城市 |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