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大暴雨,表演推迟。改到一个凉爽的下午。
在一片巨大的有待清理的建筑废墟的山坡上,我站在土堆上和其他几位观众一起看完了持续三个小时的即兴表演。表演由“在云上”的发起者和丽斌开始,他搬起一块又一块诺大的钢筋混泥土块,垒起一座石堆,像是城市废墟中的“玛尼堆”,一座献给“艺术”或者献给“城市”的祭坛。然后倒塌,艺术家把水泥块掷回废墟,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过。这样一个具有仪式感的行动为后面几场表演赋予某种类似于宗教感的复魅的气氛:缓慢的无意义的动作、专注的尝试打开的身体,被“分别为圣”的石头与物料……杨辉和罗文涛的组合表演以一种平行叙事的方式赤脚丈量脚下废墟,在身体与石块的张力中寻求场域的拓展。刘辉则以一种具有韧性的身体状态在绿色防尘网与建筑废墟的缝隙间制造陌生的空间体验。李玉明的表演灵感来自哈尼族为逝者坟墓选址砸鸡蛋的习俗,意图让这片废墟成为被纪念之地。然后是集体即兴表演,表演者们调动砖头、水泥块、防尘网、钢筋还有身体,让身边可见之物“活起来”,堆积、敲打、挪动、缠绕,相互牵制和平衡。让现场附体,让身体游戏。
观看长时间的即兴表演总是会让人神游,眼前的表演者煞有介事地缓慢动作,而远处高架桥上通勤的汽车、高铁缓缓驶过,黄昏时刻的云层色调渐渐发生了变化,还有远处屹立的西山……当然,还有表演场地附近正在清理废墟的渣土车、挖掘机、工人,他们整天都在制造叮叮当当的声音……整个表演和黄昏时候的城市形成某种呼应。多线程平行叙事。
表演结束,表演者散去,工人们也早早离开了工地。黄昏中的城市废墟上,似乎什么都未曾发生过。城市即将入夜,废墟上的这些表演仿佛黄昏时候的催眠仪式,让这座废墟、这座城市进入一个充满呓语的梦乡。
2020-7-24
表演时间:2020-7-15,17:17-19:30
表演地点:春雨路庙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