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上现场日记(一)

前几天大暴雨,表演推迟。改到一个凉爽的下午。

在一片巨大的有待清理的建筑废墟的山坡上,我站在土堆上和其他几位观众一起看完了持续三个小时的即兴表演。表演由“在云上”的发起者和丽斌开始,他搬起一块又一块诺大的钢筋混泥土块,垒起一座石堆,像是城市废墟中的“玛尼堆”,一座献给“艺术”或者献给“城市”的祭坛。然后倒塌,艺术家把水泥块掷回废墟,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过。这样一个具有仪式感的行动为后面几场表演赋予某种类似于宗教感的复魅的气氛:缓慢的无意义的动作、专注的尝试打开的身体,被“分别为圣”的石头与物料……杨辉和罗文涛的组合表演以一种平行叙事的方式赤脚丈量脚下废墟,在身体与石块的张力中寻求场域的拓展。刘辉则以一种具有韧性的身体状态在绿色防尘网与建筑废墟的缝隙间制造陌生的空间体验。李玉明的表演灵感来自哈尼族为逝者坟墓选址砸鸡蛋的习俗,意图让这片废墟成为被纪念之地。然后是集体即兴表演,表演者们调动砖头、水泥块、防尘网、钢筋还有身体,让身边可见之物“活起来”,堆积、敲打、挪动、缠绕,相互牵制和平衡。让现场附体,让身体游戏。

观看长时间的即兴表演总是会让人神游,眼前的表演者煞有介事地缓慢动作,而远处高架桥上通勤的汽车、高铁缓缓驶过,黄昏时刻的云层色调渐渐发生了变化,还有远处屹立的西山……当然,还有表演场地附近正在清理废墟的渣土车、挖掘机、工人,他们整天都在制造叮叮当当的声音……整个表演和黄昏时候的城市形成某种呼应。多线程平行叙事。

表演结束,表演者散去,工人们也早早离开了工地。黄昏中的城市废墟上,似乎什么都未曾发生过。城市即将入夜,废墟上的这些表演仿佛黄昏时候的催眠仪式,让这座废墟、这座城市进入一个充满呓语的梦乡。

2020-7-24

表演时间:2020-7-15,17:17-19:30
表演地点:春雨路庙山寺

101 Fahrenheit

展览海报
声音作品在展览现场

“疫情时期的声音-重庆”声音作品在斯德哥尔摩的一个港口旁的室外花园展出,感谢Rikard和Jannike的邀请~

Exhibition in Stockholm, at Slipvillan, 2020 May 30 to June 7
Utställnmingen öppnar lör 30/5 och pågår i en vecka
Sista dagen söndag 7/6
öppettider: Lörd kl 12-22, Sön-fre 12-17

Artists: Jannike Brantås, Lars Brunström, Laetitia Deschamps, Pi Eriksson, Luo Fei, Rikard Fåhraeus, Monika Masser, Kenneth Pils, Fredrik Strid, Maria Vaiedelich, Lotte Nilsson Välimaa

More info please visit: https://slipvillan.org/hem/events/101-farenheit.html

临时站台

临时站台
——“2019蒙自:地方与世界艺术工作坊”行为单元

时间:2019年12月7日下午5点–6点
地点:云南蒙自碧色寨火车站
艺术家:和丽斌、Efat Razowana Reya(孟加拉国)、黎之阳、唐维晨、刘辉、杨辉
现场单元策划:罗 菲
工作坊总策划:管郁达

自“在云上”行为艺术节(始于2009)和“行为会友”(始于2015)等活动以来,云南行为艺术现场普遍转向以即兴表演和集体表演为主的表演方式,在行为工作坊的带动下(如始于2014年的和丽斌行为工坊),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和学生参与其中。他们普遍使用身体语言以及一些基本物件来展开练习,这也是近十年来云南行为艺术现场区别于之前行为艺术创作的基本面貌,始于某种表演练习或者游戏,进而发展出基于特定场域的具有仪式感的现场情境,而非基于事先方案的某种观念表达。这些表演除了在常规艺术空间开展,也常常发生在山野、街头、公园、乡村等地方,并且艺术家们通常以较长时间的表演来拓展表演和现场的可能性。很多时候,时间是现场的酵素。尤其“在云上”艺术节,不断游走、不断切换场景、持续数周的密集表演让很多艺术家体验到身体的极限,身体与环境、个体与文化的关系在时空中的游离状态。

这种即兴和集体的工作方式也和近些年世界范围内活跃的现场艺术节有关,世界各地的行为艺术家不断游走参与到各地的艺术节,表演代表作,开展工作坊,形成互相联络的松散网络。他们以现场艺术节的方式或者以会友的名义相遇,俨如一个以现场艺术为生的全球游牧群体。

总体而言,现场艺术的特质在于其时间性,艺术家不再将作品看做一种审美的空间,而是一种体验的时间,在延绵的时间中,创造出一个个彼此相遇的关系世界:身体、物件、力度、能量、呼吸、光线、声音、手势、目光等等。让一切可能被意识到被捕捉到的事物,在现场邂逅,以某种方式被测量,产生出一种异质而即时的情境。邂逅,已然发展为一种现场艺术美学。

此次我们邀请了云南几位活跃的行为艺术家来到碧色寨火车站,这座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连接地方与世界的火车站之一,在滇越铁路上以他们的身体重新展开对地方与世界的想象。此次现场表演,策展人邀请每位艺术家书写下个各自的20条行为指令作为表演脚本,然后在现场根据特定场域进行即兴和集体表演。表演者在彼此的叙事中相遇,形成一个临时的通往想象力和感受力的站台。

罗菲
2019年11月29日于昆明

蒙自碧色寨火车站的日常时刻:有关地方与历史的想象
“临时站台”表演现场,在一个充斥着历史想象的老式火车站,一场镶入式的异质的即兴群体表演,邀请人们参与到一系列游戏式的肢体仪式中。多重焦点、多重关系、多重叙事……寻找、凝视、涂抹、焦灼、对抗、挣脱、拥抱、埋葬……从黄昏直到黑寂……

更多有关蒙自艺术工作坊的讯息请访问:https://mp.weixin.qq.com/s/9Jb4U-H24uANNvhEf3WFuw

blurborders in Thailand

blurborders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art eXchange

第四届模糊边界国际行为艺术节
今年主题——亚洲风味

8月2、3、4日下午5点—7点
曼谷文化艺术中心 bacc

2 – 4 August 2019 THAILAND
BANGKOK ART AND CULTURE CENTRE,Bangkok
8 – 10 August 2019
Pak Pra Talaynoi,Phatthalung
11 August 2019
Tainod green’s market & cummunity,Phattalung

ARTISTS:
Keninchi Takeda
Shin-ichi Arai
Riko Takahashi
He Libin
Luo Fei
Deng Shangdong
Pramil Lama
Delphine Richer
Wilawan Wiangthong
Vasan Sitthiket
Aor NOpawan
Mongkol Plienbangchang

Curators: Aor NOpawan, Mongkol Plienbangchang

see more info on facebook

Mongkol Plienbangchang’s performance at BACC, Bangkok
Luo Fei, Walk Piece, BACC, Bangkok
Luo Fei, Art For The People, Thailand, 2019
Luo Fei, Art For The People, Thailand, 2019
blurborders artists, 2019

KISS步行第二回

圆通山动物园里的一段古城墙残端,2019

KISS小组的声音漫步
KISS WALK II

时间:2019年7月28日下午
城市漂移:昆明古城墙寻踪

KISS小组第二次城市行走,沿古城墙曾经所在路径行走和录音。步行始于圆通动物园,里面保存有唯一一段明城墙残段,然后沿青年路、南屏街、五一路、东风西路、一二一大街绕行一圈。感叹wall becomes mall, mall becomes new wall.

我的田野录音:https://music.163.com/program?id=2062373978

青年路与人民路路口
围绕记忆中的古城墙遗址步行和录音

KISS 小组
KISS-昆明情境主义小组的简称,一个由荷兰艺术家薇拉·纽文霍夫(Vera van de Nieuwenhof)、英国文化研究者肖恩·达菲(Sean Duffy)和中国策展人罗菲在2018年发起的昆明城市“漂移”步行小组,成员不固定。该小组主要研究和实践情境主义有关城市空间的相关理念,通过城市步行(漂移)、艺术节、读书会等形式连接不同人群,探索当代社会空间中可能存在的自主性和肌理感,关注资本主义扩张现象。Read more at https://blog.luofei.org/k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