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在泰国曼谷和帕他仑两地举行的模糊边界:国际行为艺术节邀请了泰国批评家Lalin Ph女士作为观察员参与,她的方法是为每件表演作品做文字记录以及相应的ipad插画。尽管画作主要是参考后来的现场照片,画风依然自然拙朴,像旅行手账一样亲切,甚至记录了每件物品的情况。她的文字也较深入,讨论现场、地域文化和艺术等因素。
在曼谷艺术文化中心bacc三天表演期间,现场还有另一位画师,一位通常在艺术中心二楼为顾客画人像的画师,他也受邀在现场用碳条即兴作画。现场绘画捕捉表演是很费劲的事,不过他完成的挺好,尤其是现场气氛。
用绘画记录行为现场,这种方法并不多见,似乎也没有必要。它似乎暗示了绘画和现场行为的另一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人想起美国某些法庭上的速写记录,审判长、辩护人、受审人在画家笔下栩栩如生。绘画在这里不是一种艺术目的,而是对特定时刻的见证,那种时候照相录影是不允许的,或者不允许公之于众。绘画作为一种转译的现实图像而存在。
用文字+绘画的方式记录行为艺术现场,也可说是一种对现场时刻的见证,更加丰富了现场留下的感受与痕迹,这也是一种对行为现场的介入与再现。它区别于基于学术理论视野的介入。这些手稿也让行为现场更具温度和亲切感。
以上为一名艺术家对观察员的观察。
2019-8-12于曼谷廊曼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