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命中都有一个阴沟

害怕有一千种,恐惧只有一个
快乐有一千种,平安只有一个
罪行有一千种,罪性只有一个
妥协有一千种,赦免只有一个
——北村题记

北村的《我和上帝有个约》读完,终于证实了我几年前的一个恐惧,那就是每个人命中都有一个阴沟,一不小心就要翻船,谎言、假帐、假学历、假身份、情人、奸淫、杀人越货、灰色收入、不义之财、骄傲自满、自以为义……只是有的没有被主人隐藏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船就翻了,有的隐藏得非常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然后我把你灭了,没人知了,也有的阴沟因为离今天太遥远,过了追诉期,比如儿时的谎言,无人问津,但并不代表人们会因此而放松警惕、卸掉恐惧、远离噩梦,一个被称之为心病的东西在体内时隐时现。世上没有义人,一个也没有,良知深处有一个声音会追问我们所做过的一切,包括那些我们铁定认为没有错的行为,和那些无意间说出来的理由十足的谎言。除非有一天这个阴沟被遮盖,否则恐惧永远也不会从人心中退去。哪怕在那些老实人心里,哪怕在理想主义者深处。

北村力图在故事中呈现认罪悔改在生命转变中决定性瞬间的力量,也就是道破事实真相,让命中的那个阴沟在人面前更在上帝面前得以坦然暴露,哪怕冒着被审判的危险,如同杀人犯陈步森为了让被害人的妻子冷薇恢复记忆,不惜冒着被冷薇认出来被揪去枪毙的危险,依然左顾右盼义无反顾地去爱她——这个亲眼目睹他杀害自己丈夫的杀人犯,然而他却这样去做了,他知道在他心中有一个律,这个律显然不是来自他自己,而是良知,他更体会到罪不是我们所能背负的,因为罪让我们活得太累(尽管已经到了世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指控他杀人的地步,除了其他几个同伙外)。小说后半截北村展开关于原谅关于宽恕关于爱的挣扎,加害者反复挣扎之后决定认罪悔改,企盼被害者能给予原谅,然后自首接受审判,被害者却故意忘记加害者曾经对她做过的一切,非要将他千刀万剐,死不宽恕,如同鲁迅死前的名言“一个也不宽恕”,生命因此呈现出质的区分,罪人悔改认罪,生命变得自由而阔达,被害者在恨中自义、自怜,如同那头凶猛的熊不停地舔冰块里混着诱饵的匕首,匕首划到舌头流出腥味的血,还以为是敌人的血,越加兴奋,最后身亡。而那些旁观者凭着血气为各自的学术理由、收视率、和自以为义,在悔改与宽恕的挣扎之外摇旗呐喊,从始至终与当事人无关,与他们自己的灵魂无关,到头来一个都不如那个杀人犯陈步森。小说就在逃避与悔改、怨恨与原谅、恐惧与平安的张力中铺展、辩论、犹豫、拿定。故事很精彩,扣人心悬,这里不一一赘述。

关于小说里的信仰表述,我只觉得,北村为了不让小说落入福音单张的水平,在表述基督信仰价值观方面显得有些闪烁其词,在汉语文化缺乏基督价值观的背景下,我怀疑只有对基督信仰了解的人才能识别其暗语,非信徒在阅读时是否会有一些疑问呢?(虽然那些疑问只是非常细微的局部,并不影响读者对故事整体的体会)无论如何,北村是在尝试一种新的写作,以基督信仰为内核展开的叙事,这在当代汉语文学里是没有前车可鉴的。

这里有在线阅读版,但读起来似乎不那么自在,仅供参考。http://www.ddwenxue.com/html/hyjd/cplz/20080916/2219.htm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